中國已進入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重要階段,“十二五”期間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將超過50%,城市人口將突破7億,以城市化為主導的新經濟格局將逐步實現。物業行業將面臨水漲船高之勢。
電子政務將實現城市化與信息化融合、科技與人融合的城市服務體系。是數字城市的核心理念,融合賦予了城市發展動力,只有融合才讓城市更美好。
2011年至2020年將會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又一個黃金十年,中國將從一個經濟大國躍升到一個經濟強國。要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努力推進信息技術發展,解決社會問題。
當前,物業行業空前發展繁榮,我市物業覆蓋率已達85.4%,從業近萬人。同時,整個行業也面臨著嚴峻挑戰,費用收繳率低,發展空間受限,有些甚至難以維系……在這種情況下,惟有以“創新驅動、變革發展、內生增長”為指引,才能使行業走上持續發展的健康軌道。
一個行業的社會地位與這個行業對國家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的貢獻是緊密相連的。
2009年初召開的“兩會”,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把“大力發展社區商業、物業、家政等全民消費”作為擴大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
2009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到“支持餐館、旅游、休閑、家政、物業、社區服務等行業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促進擴大消費”。
在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談到2010年要重點抓好好八個方面工作時特別提到:“加快發展服務業。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發展水平和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力發展市政公用事業、房地產和物業服務、社區服務等面向民生的服務業,積極拓展新型服務領域。”這是連續第二年將物業管理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并賦予物業行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與保障民生中應承擔的責任。
由此可見物業行業不僅得到國家的重視,而且肩負著拉動經濟增長、促進經濟持續發展、擴大居民消費、增加就業崗位、維護社會穩定等多項重任。
可以說,這些明確的政策導向為物業服務行業發展指明了康莊大道。立足于此,眺望未來,依托信息化,許多以前無法觸摸的機遇正在次第涌現。
國家以及地方政府將作為行業發展的引導者和行業運行秩序的維護者,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擴展增值服務領域是物業企業的先天優勢,得天獨厚。企業增值服務收益增加,企業效益提高,單純依賴物業費生存狀態將發生根本改變。物業行業靠提高物業費增長的發展模式已經空間有限,必須走創新、創富之路。
大而全、小而全的行業管理模式是與時俱進高速發展的羈絆。依托信息化,積極培育市場,提高增值服務和服務外包水平。這些都是物業行業面臨、關注的課題、選題。
統一信息化平臺,統一報修、投訴,統一服務外包(信息技術公司、維修公司、綠化公司、收費公司…)它是行業發展的方向。政府的統籌引導和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使它成為現實并健康發展。這是構建以物業行業為基礎數據采集渠道的錦州電子政務信息化平臺走向全國的機遇與挑戰,因為沒有成功的模式和成熟的經驗可資借鑒,我們當做翹楚。政府、企業(信息技術公司、物業公司)共同面對新挑戰、新趨勢和新機會,共同描繪行業發展藍圖。
依托信息化平臺物業企業可以大規模降低運營成本,釋放、減少相關業務環節人力資源,從而可以將更多的人力資源投向增值服務領域。吸納社會就業人數將大幅提升,服務領域空間放大。符合“城市旨在通過信息化提升現代服務業對國民經濟的整體貢獻率”的發展目標。
企業經營模式及經營思路的轉換,讓企業對信息化產生了更為迫切的需求。特別是企業管理、企業決策以及降低企業服務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工具,對企業的未來穩健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眾多中小企業已經深刻體會到信息化技術應用水平的提高對企業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性。
隨著城鄉一體化的快速發展,人均收入增長加快,各類服務行業將會出現巨大的發展空間。相關企業對信息化工具的引入需求也會比以往更加迫切。同時企業在提升運營效率、實現科學管理及決策等方面也將會產生更為強烈的需求。而物業行業的信息化建設水平,也將更深地影響到其所在城鎮建設和市民生活。
傳統物業收費挨家逐戶上門收繳,信息化可以實現上網自查已繳、應繳費用情況,企業可以通過短信、郵件、即時通訊等多種方式,告知業主按期繳費。業主則可足不出戶,網上支付、手機支付或到商業銀行網點繳費。收費變催繳,不但改變了收費方式,改變了企業管理模式,降低了企業管理成本,更為重要的是對收繳雙方的人格尊重。此舉可以提升視為一種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目前物業行業信息化發展環境、支撐體系、技術服務和推廣應用、協調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電子政務系統鑄造著服務型政府,只有政府組織引導,才能突破行業壁壘,真正實現數據信息資源為全民所有,為全民所用。從基礎設施到整合應用,我國的電子政務正處于關鍵的發展階段,服務型政府漸行漸近。順應市民管理與服務、企業管理與服務、城市管理與運行的和諧理念。
如今,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經濟增長倍增器,發展方式轉換器和行業升級的助推器。
毋庸置疑,無論對領導做決策還是提高工作效率而言,數據至關重要。但數據的采集是個耗費人力、物力的大工程。電子政務信息化的基礎數據采集核心元素是物業企業,其數據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的特性越來越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在推動整個電子政務運用水平方面,跨組織的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的重要性越來越顯現出來。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要“加強重要信息系統建設,強化地理、人口、金融、稅收、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重點,大力推進國家電子政務網絡建設,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和管理能力。”
整個社會與家庭聯系最為貼近、緊密的就是物業企業,依托物業行業采集社會細胞級的數據信息,其廣泛性與基礎性毋庸置疑是最為有效、且簡便易行的措施和方法。
物業行業體系是一個巨大的社會資源,充分挖掘利用政府責無旁貸。物業行業應成為政府部門挖掘的資源寶庫,使其成為電子政務協同的重要因素和動力。其深入每個市民家庭的信息觸摸優勢是現行任何信息采集系統所無法相比的,并且其已經是一個成熟的遍布城區的基礎網絡系統(高覆蓋率),稍加組織、規范(授權、培訓)便可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其參與、推動地方政府電子政務建設,不但提升城市軟實力,而且減少多層次、多部門的重復投入,避免基礎數據不統一、數據格式不統一、數據標準不統一等信息化建設的弊端。
物業信息化系統是一個開放式平臺、模塊化服務體系,形成多部門、行業、社團基礎數據共享,個性化信息獨立的運行管理架構。依托于物業企業的社會資源網絡,其廣泛性、深入程度、多元屬性是社會公共資源最有代表性和獨具特色的。
物業信息化資源其社會效益、社會影響將日趨廣泛,社會整體對物業管理部門的倚重程度更高,物業企業的社會地位將日益提升。對物業管理的認知、理解、支持,提高費用收繳會產生潛移默化、積極的引領作用。
政府部門、行業將支撐長期或階段性數據采集系統的一部分資金投向物業企業,既解決了數據采集的常態化又賦予物業行業更高的企業社會責任。全社會對物業行業的認可程度將大大提升,使得物業行業進入一個更多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發展,成為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市民不可或缺的服務要素。同時也極大地提升了物業行業在整個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影響力。此舉為推動物業行業發展舉足輕重。
物業信息化不僅僅表現在對政府改善民生、加強監管,對物業企業優化管理、提升服務方面,而且必將產生更大的社會價值和反響。其潛在數據信息的深度挖掘、應用還在于某些需要通過普查獲得的數據信息,表現為常態化;物業信息化系統還包括完善的“物煤水電熱”等費用收繳功能,是一個綜合費用收繳平臺,同時具有精細的個人繳費評估體系,可以為市民繳費納入征信系統提供數據支持;物業收費社會化、二手房交易監控、物業企業增值服務等等許多方面。隨著數據積累,深度挖掘,其經濟、社會價值將與日俱增。
電子政務的宗旨即快捷地解決社會問題,服務人民,是大民生系統工程。投資小,效益大。在其發展過程中,政府部門逐漸意識到數據在電子政務中的重要作用。在公共部門之間平衡新的基礎設施以更好地促進信息共享,向公民提供高水平、多渠道和高度整合的政府服務。在政府內部和政府不同部門之間,通過更富成效的網絡化治理方式推進服務創新和民主發展,使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實現政府的全面轉型。隨著這些基礎數據及其衍生數據的便利獲取,政府部門、行業、社會團體、企業、市民的需求開始由被動向主動轉型。開放和共贏是信息時代、信息社會未來發展必然趨勢,政府部門、行業都是受益者。
相關政府統計局(城調)、發改委(宏觀調控、存量房調查)、公安局(出租房、流動人口管理)、房產局(產權交易、物管辦)、民政局(老齡人口普查、社區、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衛生局(社區醫院、所;家庭病房)、教育局(轄區未來入學兒童、幼兒園、中小學資源中長期規劃);地稅局(企業稅源監控、房產稅、房屋租賃稅);婦聯(婦女兒童關愛、保護);計生(育齡人口);商業銀行(代收物業費)、各相關社會服務機構(商業零售業、物流、家政、物業增值服務…)等等。目前,以上部門所需信息的基礎數據是存在的,只是需要數據的人無法獲取得到數據。隨即產生國家財政的多層次、多部門重復投入,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和獲取數據信息的時延。
比如公安部門需要出租房和居住人信息,物業企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已經有房屋產權人和承租人的基本信息,只需按照公安部門的要求增添居住人的詳細動態信息即可。
比如教育部門需要居住人與教育規劃相關的年齡信息,只需按要求增添居住人的戶籍、出生、性別等即可。
比如民政部門需要居民就業狀態信息,只需按要求增添居住人的職業、就業、失業等即可(某些社區借力人口普查促就業,利用物業信息化平臺,則此借力即可形成組織行為常態化。)
比如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隊,可以利用豐富的數據資源隨機抽取調查對象。
比如……
在政府績效評估體系中應鼓勵各部門共享已有數據,避免重復建設。
通過上述,可以說明物業行業在參與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方面其舉足輕重于全社會。
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是決定這一系統成敗的關鍵,隨著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的深入開展,物業行業的信息化應用,是最具活力的科技創新領域之一,是電子政務信息化建設的關鍵支撐。物業行業將迎來多元化、社會化的歷史機遇與挑戰。
信息化已經影響到小區業主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張收據、一個車位,大到設備設施管理、房產保值增值……與此同時,整合也將在物業行業內悄然展開,信息化發展較快的企業更有能力擴充管理服務領域,獲得競爭優勢,物業服務會有更大的施展空間??焖俎D變觀念,準確把握業主需求的企業會借助信息化發展機遇迅速壯大,行業格局也將因此發生改變。
如今,依托信息化平臺,物業企業發展商業模式漸趨明朗并開始步入穩步發展、漸趨成熟的新階段。通過數據挖掘,物業企業還能發現并準確對接家政、物流、洗車等目標客戶,衍生出大量新的增值服務細分行業領域和盈利模式,希望借此增值和新盈利模式,最終實現創富目標。
“十二五”規劃中的未來五年,中小企業對科學實施企業管理、通過科學的數據進行企業決策,提高綜合競爭力的需求會表現的更加強烈,甚或逐漸變成一種剛性需求。信息化之路是中小企業生存發展之路。物業行業面臨全業務競爭時代,是不可逆轉的契機,競爭機會充裕。
對新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渴求非常強烈,處于轉型升級的戰略機遇,企業面臨創新發展。經過不斷的競爭、擴充、聯合、兼并和重組,將發生行業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效益向規模企業集中的格局轉變。
在未來的五年,物業行業將進入一個更加開放、更加多元化發展的新歷史時期。整個行業在信息化發展的推力下,產業集群正在加速形成,全行業正在向應用新技術、服務高品質、盈利新模式方向發展。行業服務高附加值的經營理念伴生。傳統物業管理業態在技術進步的沖擊下,逐漸發生變化。信息化促進物業行業由小到大、由大變強。以信息化為推力,以大企業為核心的行業整合效應加大,且在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龍頭和主導作用越來越明顯。龍頭型企業憑品牌形象、廣泛的客戶資源、豐富的管理經驗,將為在行業內作大作強提供可能。
物業企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提高創富能力,必須依托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發展道路上,新商機不斷涌現,產業鏈必將會進行更廣泛和更深層次的整合。具備一定業務優勢的企業將扮演產業鏈組織和協調者的主要角色,新的產業生態系統正在形成。商業模式正在重構,合作共贏和創新已經成為主旋律。圍繞著行業服務和內容的商業模式都在摸索中,而且已經突破了傳統界限。比如家政、物流等已成為物業行業的新領域。依托物業信息化的電子支付、銀行代收、業主繳費查詢等功能,為物業企業迎接新機遇、創造新財富帶來了深刻、難得的機會。
信息化平臺的商業價值和市民的需求實現對接,物業行業的商業模式將逐漸清晰,物業企業將與政府部門、電子商務、傳統商家聯系起來。共同培育新的增長點,在新興領域保持競爭優勢。
比如“業主繳費查詢系統”是一個基于互聯網開放式的應用平臺,這個平臺可以成為商家的追捧并吸納大量商用信息。新的商機將接踵而至,為市民提供便利,為商家提供機會。它的開放性可以和社區網、小區網有效鏈接,信息資源共享利國、利民、利己、利他。
比如國家“蔬菜直銷,農超對接”試行五年來,各地取得了很多經驗。其中承載“農-區(社區、小區)”對接業態最有利的就是物業企業,它有利農戶、有利市民、有利物業。一業多贏。
比如有的小區物業添置飲用水凈化設備,業主省錢便利、中水用于綠化、洗車。一業多經。
這些一業多贏、一業多經的經營思想與管理實踐就是物業企業的創富方向。
物業企業只要插上信息化的翅膀,加之政府部門的支持引導,在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下,成功探索創富之路是行業和政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